中醫院不應該只是康復醫院

此文獻給為爭取成立中醫院而通宵靜坐的浸會中醫院師生
《中醫院不應該只是康復醫院》
中醫導師林德強

在中醫不能治急病的錯誤意識下, 千呼萬喚不出來的香港中醫院計劃框架, 竟把中醫院辦成一間康復醫院, 中醫真的不能治重病大病嗎?

聽到浸會中醫院的師生為爭取成立中醫院,在中環政府大樓前通宵靜坐,感慨良多,難以入睡,我也曾在浸會教過中醫“心系”,“肺系”疾病 ,後因對不滿要按照澳洲的講義而離開, 現在是用“心”寫出“肺”腑之言。香港要培養真正的中醫必須要有香港自己的中醫教學中醫院。

月前, 食物及衞生局長高永文在電台接受訪問時談到,香港正在籌備以後成立一間中醫院, 其職能約相等於一間康復醫院。這個概念將把中醫院引入一個錯誤的方向,中醫學是一個全方位醫治病人的醫術, 完全可應付各種疾病。最近,有關當局出爾反爾, 收回浸會大學準備起中醫院的地皮。更是暴露了當局根本不想設立中醫院。 其實,香港中醫院在抗戰前已存在, 就是今天的廣華醫院, 日寇佔領香港時,把廣華醫院霸佔為軍醫院, 日本戰敗後由英軍接收, 轉為西醫院至今, 其實只要物歸原主, 所謂香港中醫院的問題早就解決了。詳細情況, 已故中文大學岑澤波中醫教授早有著文考證, 只是衛生當局不顧這段歷史。猶如劉備借荊州, 一借不歸還,另用謊言掩蓋這歷史事實, 絕口不提廣華醫院即是原中醫院的產業。

很清楚的事實是一個民族的繁衍, 必須有個良好的醫術作它的歷史條件, 西醫傳入只有一百多年的時間,中華民族能成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倚靠的是中醫藥, 如果中醫只是懂得病後康復之類修修補補的醫學, 歷史上可以擔起這個重任嗎?簡直是數典忘袓。謊言說一千遍變成事實, 現在已經很多人認為只有西醫才懂得診病, 這個錯誤的觀點甚至已滲入醫學教育中, 是十分可悲的事情。

中醫能治病, 治好病, 由古至今, 事實無數。 由歷史上口碑載道的扁鵲救活死人, 華陀為關公刮骨療傷, 70年代的針刺療法, 很多人誤以為只是傳說, 到10年前沙士期間, 國內用中醫治療, 死亡率是百分之三, 香港是百分之十六,這些真實的事例,衛生當局避而不談。現在很多傳統的急救方法由於沒有傳承, 已漸漸被人遺忘。

回顧歷史, 抗戰時間,資源十分短缺,軍區只配給有綠豆, 黑糖和花生油, 以及幾支針灸針治病, 情況很危急, 治療必需快捷, 隨軍的軍醫,就憑著簡單的治療而救活了無數傷亡的戰士,據那時隨軍老中醫的回憶, 那時被槍傷病危時, 針氣門穴、大椎穴,並在口拔罐出血則可活命, 治療心臟病突發, 則針掌上三穴, 沒有針時,可在掌心順時針按摩也可緩解心痛。 那時候戰場的士兵衣服和鞋都不足夠, 隨軍的中醫教士兵用爛布首先保護肚臍令暖,保護肘,保護踭和膝蓋, 大大減少了士兵的感染病機會。 日寇施放毒氣, 軍醫用黑糖綠豆水去解毒或用簡單的中藥製成解毒丸即可解毒, 咽喉痛都是在喉外施行手法治療便即時可解決, 至於止血止痛等等, 都是用很簡單的中醫方法即可解決, 這些辦法看起來很粗糙, 但救活了很多士兵, 你說這個辦法高明嗎!任何一個在當日戰場上的老兵都可作證, 那些簡單的方法,有些經我實踐是確實有效的, 例如用按摩方法緩解急性心絞痛, 刮人中穴治療經血過多, 喉部按摩治療急性咽喉腫痛, 耳垂放血治療失音, 甚至徒手按摩大椎穴退熱, 針刺足三里穴治療急性腹痛, 針刺治療嘔吐, 感冒, 難道這不是治療急病嗎?為什麼要抺殺這些安全有效簡單快捷不花錢的中醫治療方法,對於要急症病人等候六、七個小時, 當局一邊說資源短缺感到束手無策, 一方面打壓中醫的有效治療, 這作何解釋呢?對於中醫院的治療對象和性質, 電台訪問了浸會大學兩位人仕。 校長陳新滋是有心人, 宏觀上解釋了成立教學醫院的訴求, 並提出“爭取中醫院不成功, 辭去校長之職。”,有義氣,有承擔, 感人熱淚, 值得敬佩。 至於那位卞兆祥先生, 由於他是搞藥物的, 估計他很少臨床, 說來說去說不到點子上, 根本聽不清他在說什麼, 說來說去, 都是說中醫可以治療中風後遺症, 可以補充西醫的不足, 既沒有說明中醫優點, 也沒有維護中醫的權益, 令業界十分痛心及頓足,他應做好功課才上電台, 不致把中醫能治病這個概念說得十分含糊, 失去了一個向大眾宣傳中醫的好機會, 中醫學是絕對的能醫治急病,這句都不敢講,怎能把問題說得清楚呢?中醫是必須臨床實踐才能體會中醫的優越性,脫離臨床,空說理論只會把中醫學引入非驢非馬的境界。中醫的水平不是用西醫的學位來定, 而是要看臨床水平, 臨床效果。治療效果才是中醫的生命線。

現在的宣傳是單向性的, 除了非常不合理明文規定一些病中醫不能宣稱可以治療外, 還深謀遠慮地規定中醫不能稱為醫生, 而只能稱為醫師, 而在政府的各種宣傳中, 叫人有病看醫生, 結果造成一個印象有病看西醫,中醫變成湯水醫生, 這是中醫的致命傷, 吶喊的人不多。年老的不願說, 認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中年的不敢說, 不敢開罪西醫,年青人不知如何說, 因他們未目睹中醫的優點。學中醫, 必須用中醫觀點來學才能真正掌握中醫, 因此在香港一定要有自己的教學醫院, 這點將另文說明, 現在要在香港成立中醫院或教學醫院, 那是一件很困難的事, 需要各有心人仕共同努力, 因為它牽涉很多既得利益者的利益, 特別是西醫業界及地產商。 這次靜坐行動, 各中醫會及中醫名人都沒有哼一聲,中醫的積弱就是一盤散砂, 各顧各, 真是令人痛心。同學們應明白争取是需要長期韌性的努力, 應廣泛團結支持中醫的各界人仕, 在困難中看到前途, 持續不懈地努力, 才有成功的希望。 這裡我想引用龔自清的一句話, 來鼓舞年青人:

“九州生氣持風雷, 萬馬齊瘖究可哀, 我勸天公重抖擻, 不拘一格降人材。”

 如果有興趣看更多一些有關中醫的文章,請溜覽網址: chungjing.wordpress.com/或青陽客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