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息相關的節氣病

天人相應,是我們傳統醫學的重要原則。不單天上風寒暑濕燥火六氣的變化,會引起我們的身體產生相應的變化,二十四節氣,同樣會引起身體的很大變化,一般的解釋是農作物的耕作規律,其實它是會引起身體很多變化才是最主要。身體的這個相應的變化,內經稱之為氣立,指揮這個變化的,稱之為神機。常人不太覚察這個變化,長者、體弱者不能適應天人的變化,都有各種不適的症狀。一般只知氣侯中六氣太過引起宿疾的加劇,如𠱼喘,風濕等.但對節氣引起體內氣機相應的變化,反而不易察覺,因其反應的程度,隨正氣強弱有所不同。醫者當予細察,不可概以舊病復發而疏忽,因為表面上患者出現的症狀似曾相識,但其體內存在是否能跨過當前節氣的風險。特別一些大的節氣,例如冬至、立春、夏至、中秋等大節更是需要特別留意。平時說的氣數已盡,命有定數,這個數,就是說節氣之數。如果有族譜的,可以翻查一下,先人離世之日是否多在節氣前後。多是身體虛弱內因引發之病故,除非突發急症,例如太累心梗死,大怒䐉中風等非自然死亡除外。明白這點,對於養生醫療十分重要。各個節氣前對老人家都需特別留意。每個節氣等於身體在接受宇宙氣場的指令,通過自身的神機,指揮臟腑經絡各種功能的調整。此情況推想有如電腦功能的重新排列吧!雖然未能證實它是如何運作,但古人很早時期就觀察到,身體在氣節這天確實在變化中的。所以千萬不要干預這個變化,與氣節,最好的合作是靜養,古代的胎息,現代的禪修、氣功、太極等一些法道自然的輕鬆運動、睡子午覺、睡多些。不要做劇烈運動和暴飲暴食,記得胃和則安。現代醫學有句話是:現代的人多數是食死而不是病死,這里指的是不正常的飲食,這句金句特別適用於節氣之曰。內經早就訓示:必先歲氣,毋代天和。這裡不單指天氣也包括節氣。故診治病人必看是否靠近節氣,如是則需在對應的方藥中選其王道者,盡量避開削伐之藥,嚴禁瀉下!甚至避開節氣當日服藥。如三日後是節氣,開二劑囑休息一日再診。很多事例說明.氣節日服藥多有不適。

故經驗多的醫者開藥會盡量避開節氣日。故我特別喜歡研究藥物外的療法,如食療和按摩等以備不時之需。若病情複雜而恰病在氣節日,會建議病者食一日清粥或亁脆辟谷靜處,處方四君子之類健脾補氣的輕劑,有時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有所得 ,也非醫之功,乃天之力!為何不於順從天意,讓身體自行調莭呢!逆節氣而為,輕則病會加重而惹病人埋怨,甚則或會惹來意外之災。此病教科書沒有收載,是數代祖傳之秘。可自行判斷是否屬實。

發表意見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