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中醫思維〈一)推理思維

學習,最重要是學習思維。學到結論只是一點,學到思維方式可以無窮發揮。思路是平面的,而思維是立體的。學習中醫,不單是學治療方法和經驗,更重要的是學習推理思維,即這些講者的方法和經驗是如何利用中醫的原則和既有規律,從而分析運用想出來的。舉例來說,這次新冦狀病毒,聽到的所有訊息大部份是如何解毒。思維集中在毒上。而傳統上我們中醫是把所有病因歸於三因學說。基本上是外感和內傷。對外邪都是開方祛邪,方者,環境也。製造一個體內環境,把有形之邪趕走,無形之邪消失,扶助正氣,恢復常態。這才是傳統華夏文化的醫療特式的思維中心。毒是一個慨念,亦是勵害之意思,如熱之極為毒,中醫用溫、熱、火毒來區分熱邪的程度,而不是用溫度計的數字來區分,根據患者.的症狀推想出來的,當然治 法也有不同。其它諸如外因六淫邪和疫氣,風毒、寒毒、暑毒、濕毒、燥毒、火毒、疫毒。前面的才是主體,後面的只是形容詞,言毒而不言因,未得重點也!無論三因、六淫、疫癘之氣,內因臟腑,八鋼辨證,病機治則的陳述,都是我們的祖先髙度概括的一種表達方法,除了患者症狀可看到外,都是醫者思維出來的,我們的祖先已有一套完整的思維指引,方便醫者找出對應的治則治法。這獨特之思維方式,是虛無的、要想象的、在變動的。最明顯是中醫言之經絡,見不到,找不着.西方醫學至今未能找到它的實體。但中醫臨床.一定要想象經絡的存在,並活躍在人體的生理病理活動中,人人不同,病病有異,順調之則病癒。所以,中醫的治療是強調個體化的,有時間性,以陰陽學理由始至終.貫徹如一。這是整個中醫學術的中心,為中醫者必須掌握!

再舉例這次疫癘之邪,交相感染,症狀相似。但人的體質有強弱,有感有不感,概飲清熱解毒藥預防,顯然不妥。起病雖症狀相似,也有輕重之分,吳師有疏利和急下之分,到了後期症狀分別更為明顯,以痰為例,有陽虛濕聚為痰也有火毒傷陰灼液為痰,所以爭論疫邪中是否夾濕不是主要的,沒有統一的方藥,而是見濕痰醫濕痰.甚至痰飲結胸,見熱痰醫熱痰,可以養陰化痰,清氣化痰不等。如濕熱並存,痰稠粘而色青黃,則用千金葦莖法專祛濕熱痰,這是因為同一疫毒到了不同的人體里就會產生了不同的變化,有寒熱虛實的變化,分析病機變化全在醫者的思維里,病情變化萬端,不可能全程一致的治療方案,而要靠司外揣內,醫者之靈活之推理思維。並無固定的方案或預制必效的制劑。有人說一個病人不同的中醫可有一百張處方,這正是中醫之神韻.中醫的寶貴就在這裡。所以內經說:“神乎神,如客在門,如天上浮雲”。形而上者為之道。

《道德經》開宗明義:道可道,非道也。所以學習中醫離開了虛的推理思維,就失去中心
現代人習慣了找依據找數據是實的思維.而中醫是司外揣內是虛的思維,虛的推理思維才是祖宗最寶貴的東西!打太極拳要求:以意行氣,氣到則神到.那些都是虛的思維,如果領會不到,經年累月都是在做體操而矣,無法入門。華夏文化的精彩就在這里,所以學習中醫離開了虛的推理思維,尤如打太極.不知意和氣,則虛有其表,未得其真!

發表意見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