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的反省

端午節起源于戰國時期,人們為了記念偉⼤的詩⼈屈原⽽自發起的節日。 屈原不朽的詩篇《離騷》,是華夏民族寶貴的文化遺產,其中「長太息以 掩涕兮,哀⺠生之多艱兮!」深刻地表達了詩⼈憂國憂民的情懷。屈原苦諫揮霍無度的昏君無效,⼜眼⾒普羅大眾食草的苦難,悲憤交加,憂⼼如焚,跳江自盡。人們知悉此惡耗,萬⾈齊發,爭相尋找屈原的屍體,擊⿎以互相催促,⼜紛把制好飯團拋入江中,讓江中的⿂,只吃飯團而已,不會傷害咬食屈原的身體,這就是⿓舟競賽和端午食粽的起因。本是⼗分悲壯哀傷的情景!隨著歷史的推移,民間一直在五⽉初五這天舉⾏追思的活動,演變成⼀個慎終追遠的文化節日。由於缺乏文化的宣傳,一代⼜⼀代的人對端午的真實歷史原因越來越淡薄,事隔多年,端午節已因商業的宣傳,反變成⼀個喜慶節⽇。我們應負起歷史的責任,向後代說明⽩端午節的來龍去脈,教育後代要有思想,要有承擔,學習先賢的氣節。在節⽇⾥互相問候和解慰,激勵逆景奮⽃的志氣。節⽇要有文化內涵,不要變成所有節⽇都 是只剩吃渴玩樂,完全不知其所以然。現在,老師不教,家長不知,⽽小朋友只是莫名其妙糊⾥糊塗過了一個節日,年復⼀年,就會完全的遺忘端午節的真義!沒有文化傳承的民族是沒有前途的!當我們到外國旅遊時,有無留意當地外國⼈是如何認真地保留文化傳統的,為何不細⼼心對照反省 ⼀下呢!

發表意見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