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濕氣當令,酷熱不減,如果說去年是三把火,今年將會是四把。火。濕傷陽,熱傷陰,濕熱交蒸,易生百病,且如油入麵,纏綿難愈,各位多加保重,切勿為達到某種指標數據而傷害自已的陰陽二氣,食物當以味甘清涼為主,切勿過度苦寒,盡量合季,冬瓜西瓜綠豆薏米均属解暑佳品,但西瓜食之有時,應在立夏與立秋之間食。早春未到季的西瓜,最為寒削,傷人陽氣。今年易發瘡瘍,宜多食赤小豆,此物難消化,可先煎水煲湯煲粥,不食渣。如此惡劣的氣候,苟存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廣告需鑑,只存定見,保重保重!
古時有句諺語:清明無雨,熱死老鼠。酷熱巳悄悄來臨,今年的熱是濕熱,盛暑極易傷津耗氣,濕邪損害人的陽氣,兩者必須兼顧。特別陽氣易損而難復,更需留意,古人在夏天選方用藥,都特別顧及這點。現代則相反,觸目所及,都是冰凍的飲料,實是折壽而不彰!君不見病種越來越多,疾病趨于年青化,能不究其原因嗎?古人向取順勢而治。先取王道之法,熱則取清,濕則取利。冬天食菜,夏則食瓜,皆取清涼之意,宜煮清湯,且要量大,如今在餐廳,瓜菜好象變成了裝飾品。瓜的種類和煮食法,以前說過很多,不再重復,唯是今年要強調湯水,因要多利小便以去濕。上文已說過生薏米赤小豆不可缺。飲食療法之前,一定要搞清楚需要的是什麼? 比如想清熱,絲瓜湯或蒸絲瓜水時,就不能加薑或蒜茸,這些細節,都要注意,不要循習舊規,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另外春夏季,起床多有昏昏沉沉 感覺,去年教過聞薄荷,要想效果好,除了薄荷要時時更換外,如要氣味大又方便,可用大滾水泡薄荷,立時醒神通竅。今年由於濕濁氣重,可用10支左右中藥藿香,用大滾水滾半分鐘,再泡薄荷,可即時去濁開竅,精神爽利!
👍
讚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