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菌病毒不斷變種,怎麼辦 ?

最新又有人因感染世紀惡菌而不治, 引起部分人的恐慌及廣泛的討論。衛生當局除了宣傳應注重個人衛生, 提高身體抵抗力, 嚴格隔離,避免傳染外, 似乎未能提出更好的具體防治方法。這也難怪,因為按照傳統的西方醫學的思維方法, 必須先取得某種細菌病毒的樣本, 交給實驗室,經過無數次的試驗, 還需幸運地取得這種細菌的抗生素樣本, 才能交給藥廠進行試產, 再批量生產, 這需要一個冗長的過程。雖然現在有電腦等高科技的幫助, 大大加速這些程序的進行, 但非有一年半載不可, 所以這種方法是永遠落後予惡菌的產生, 在新藥沒有出廠之前,可以說是毫無辦法, 束手待斃。而中國傳統醫學在對付這些疫症傳染病則靈活得多。中醫的著眼點是,為何同一病因, 但不是人人發病,一定有其它主因, 如這次死亡的病例, 除了他一個人發病外,連最親近的家屬也安然無恙, 就很清楚說明關健並不在超級惡菌,而是他身體裡有適合這超級惡菌的條件, 也即是我們說的內因(內環境)。 雖然我們只能從報章上得知他有發熱, 咳嗽, 腹痛, 泄瀉等病狀, 我們從病狀就可以推理出治療方法。 發熱是正邪相爭, 高熱或持續發熱為邪盛正虛, 咳嗽為病邪犯肺, 而腹病泄瀉同時發生是肺與大腸兩經同病, 中醫認為, 肺與大腸相表里。腹病泄瀉為肝脾不和, 氣化失調, 應先用小柴胡湯調和肝脾, 先安內再攘外。接著再用銀翹散疏散熱毒, 藥分上下午服, 當能挽回一命。 有人不明中醫之理,總認為西方實驗先進, 忘記了世界上人口最多民族就是靠中醫藥調理出來的, 為何數典忘祖, 對祖國寶貴的醫學遺產諸多懷疑, 而妄顧事實呢,又說人命關天, 與其西方醫療對此病一籌莫展, 為何不當機立斷的治病救人呢 ?

由於在食品中的化學添加劑日益增多, 使人體的免疫系統受到很大的干擾, 而抗生素的濫用, 又使細菌病毒不斷變種。內外夾攻, 使人類的健康受到很大的威脅, 在這種情況下, 我們應當盡量保護自己的調節功能, 盡量食本土生產的天然食品。 中醫有句話“一處水土養一處人”。即是說身體的結構消化吸收系統, 由我們的袓先遺傳下來, 經過幾千年的變化, 已適應所生長土地的食物。現在我們突然間把身體完全陌生的食物, 又冷又熱, 過咸過辣, 以及現今有各種化學添加劑的垃圾食物, 大量的不斷倒進我們的身體, 我的身體的調節系統就會疲于奔命, 過多必然出錯, 過勞必然會受傷, 現代都市越來越多胃腸道疾病的原因就在於此。 早在中國古代,金元朝代就有一個著名的醫學家叫李東垣的寫過一本書叫『脾胃論』, 就已論述過這個問題。他指出 “百病不治, 求之脾胃”就是病從口入注意飲食的意思, “勞役傷脾胃”, 這裡的勞役, 不單指苦力, 也指不合理的不合適的食物, 現代的人為了追求新奇, 根本不考慮自己是否接納這些食物, 也沒有考慮食入後身體所付出的大量消化工作, 口不擇食, 積勞成疾, “地凍三尺, 非一尺之寒”, 卒然染非常之疾, 為時已晚。 我的需要是預防為主, 食物以本土新鮮產品為主。食要合時, 不時不食, 菜要炒熟, 魚要新鮮, 所謂飯熱菜香, 食飲有時, 食無過飽, 腸胃功能自然順暢。 胃納旺盛二便通條,腸胃就不容易產生世紀惡菌, 當然也沒有了生病的條件了。所謂 “正氣在內, 邪不可干”, 這些看起來是很簡單的道理, 却是非常有效的。我在中文大學講授養生課程時, 舉出大量現實的事例, 詳細解釋同學們的質疑, 結果總會收到同學反饋的喜訊, 他們的胃腸舒服了。 腸胃舒暢, 大便通條, 人也精神了, 以前檢驗身體的各種不正常的指數都得到改善了。 事實証明只要不因其簡而弃之, 因其簡單而實踐之, 總會有收益,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關鍵是要能聽得進去, 事實最能說明真理, 問題是否去學而行之, 難道見不到五花八門的保健品出得越多, 社會卻越來越多稀奇古怪病嗎 !

正常通暢的大便是我們的健康生活不可少的, 保持胃腸通暢就不容易染病, 對付世紀惡菌也是一樣, 它就失去了依附的條件,現在有些人對胃腸毛病, 例如長期胃腸脹氣, 大便數日一次, 或長期大便稀爛, 視若無暏, 習以為常, 那是十分危險的。中醫認為 “五谷為養, 五菜為充...氣味合而食之”。蔬菜是除了主食外的最重要的食材, 要胃腸好就一定要有適量的蔬菜, 我把蔬菜分為兩大類, 一類是寒涼性, 一類是溫熱性。我的身體性屬寒涼就要食溫熱的蔬菜, 性屬溫熱就是食寒涼的蔬菜, 正常的飲食就要寒涼溫熱相配, 例如涼性的絲瓜配溫熱的洋蔥, 涼性的苦瓜配溫性的豉椒, 溫性的咖喱配涼性的馬鈴薯等等。我們每天都要根據身體的情況而加以合適的調節。並不是長年食菜芯就叫有益飲食。 很多人都有這種誤解, 他們判斷一種食物是否合適, 單靠這種食材本身的特性,不分寒熱虛實, 更甚者是憑一知半解, 道聽途說, 而習以為常。 香港人的食譜非常狹窄,而且長年不變, 而不明白食料是會隨四季而轉變, 人身體的體質也是不斷地改變, 時偏寒時偏熱。 電視劇 『大長今』有一句名言, “適用的是食材,不適合的是毒材”, 很清楚地說明適合我們的食物是正確的食物, 食了不舒服的就不是合適的食物, 單以菜芯為例, 冬天的菜芯是清甜的, 夏天的菜芯是苦澀的, 那些碟頭飯形式的放數條菜芯, 沒有多少人能食得下的, 直接造成了很多浪費。 而長年食菜芯也不見得有益, 不單體質偏寒就不合適, 而且違反四時飲食的原則。

現在變種的細菌病毒不論發現是肺部症狀或是胃腸道症狀, 都是發現大便有異常, 調節腸胃最好用蔬菜, 我這裡介紹三種蔬菜適合三種不同體質的人仕, 身體屬熱而大便秘結者, 宜食潺菜, 潺菜的食用歷史悠久, 在最早的詩經 『山海經』裡已有紀載, 認為是時蔬, 酒宴必備, 因為它可以清理腸胃, 清熱涼血, 解毒通便, 如食滯便秘最為適宜。它把在胃腸積聚的廢物, 一下子清理得乾乾淨淨, 還怕世紀惡菌有所依附嗎 ?而且潺菜的營養價十分豐富, 不單有碳水化合物, 蛋白質, 胡蘿卜素, 葉酸, 維他命B1, B2, C, 而且有豐富的鐵質。 香港人受了商業宣傳的影嚮, 以為一定飲奶才有釫質, 其實我們的食物裡很多都含有豐富的鈣質, 而且比牛奶的鈣更多,更容易吸收, 潺菜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可惜香港人多以它的氣味為藉口, 不願意食, 其實這也是一種心理在作崇, 不少西方來的蔬菜, 如草一樣, 氣味也不好, 但因價錢貴, 在崇洋心理的作用下, 難食也變作時髦, 還是回頭欣賞一下我們祖先幾千年來所食的優質蔬菜吧。有人不屑食認為此菜粗賤,其實正好相反, 粗賤的菜一定不含有農藥及化學添加劑。

如果偏熱而大便稀爛或不成形的, 也有好的介紹, 就是莧菜, 它有三個規格分別是青莧菜, 紅莧菜和野莧菜。除了含豐富的維生素外, 還含有豐富的鐵質和鈣質, 不像菠菜可引起泄瀉, 是理想的鈣質補充食材。 可惜未被香港人普遍認識, 認為它粗賤而不食用。莧菜可以作湯, 也可清炒, 也可煲莧菜粥, 中醫認為其功效在根, 最好連根煲湯煲粥,簡單方便。 為適合香港人的心理, 市場上賣的多是紅莧菜, 傳說有補血巧能, 其實是一種誤解, 色紅入血是指它入血清除血中的毒素, 現代很多人總是擔心身體的毒素, 市面上的很多排毒方法, 不少是言過其實的,倒不如實際地飲碗莧菜湯。 如以治療作用途, 以野莧菜(又名棘莧菜)為好, 其實在香港的郊外, 隨處可見。 挑選狀態質地良好的, 不單可以有一頓免費蔬菜, 還可食得放心及安心。 這才是真正無農藥的有機蔬菜呢。

​如果另一種體質胃腸偏寒人仕, 也有好的選擇是茼萵菜, 又名艾菜, 蓬萊菜。 此菜性溫氣香暖胃健脾, 寬中理氣, 溫化食積。 如身體虛寒, 陽氣不足, 食入的食物就不能消化, 凡是不成形的大便都是說明未有完成消化程序, 吸收不了營養, 身體就會越來越差, 外來的各種惡菌就會乘虛而入, 所以可以肯定的說, 所有外因疾病的都是有內因的。根本的解決辦法就是改變消化吸收的情況, 就需要食一些溫性的容易吸收的食物。 溫性的蔬菜首選茼萵。茼萵除了有很多的營養價值外, 它還有特色是能維護粘膜上皮組織的健康, 大小腸都是粘膜上皮組織, 它的功能正常就能很好地吸收營養。而且由於茼萵含有豐富的鐵質, 葉酸和維他命K, 即可增強人體的造血功能和調節凝血功能, 而且對於氣虛不攝的腸出血也有特效。口臭不全是因熱引起, 也有因身體虛寒, 食積不化引起, 多吃數餐茼萵菜, 口臭便會逐漸減輕, 不妨一試, 總比亂食香口膠要健康得多。

​所以以上三種蔬菜都是對付層出不窮的細菌病毒變種良好的食物防治材料。

需要強調一點的是:中醫認為用藥物防治疾病並不是首選的最佳方法, 首先考慮的是用食物去調理, 所謂“藥補不如食補”, “人若有疾, 先問其源, 知其所犯, 以食治之, 食療不愈, 然後命藥, ...氣味合而食之, 以從其根“。李時珍也說過 “藥物用以祛邪, 不用於補身”。這些說明了, 用食物來防治疾病是首要的第一位, 現在的商業宣傳, 總是叫人食藥或他們的所謂營養保健品, 是違反中醫辦證論治的原則的, 造成現在 “看病看病, 越看越病, 食藥食藥, 越食越弱”的畸型現象, 而合理飲食, 關健是要明白食物的寒熱屬性以及明白食物的固有特性, 如冬瓜西瓜都是性涼的瓜菜, 但其物性就大有不同, 不可互換代替, 花點功夫, 詳細分析, 擇時而食, 才能收到預期的效果。

惡菌變種, 並不可怕, 可怕的是我們放棄了中醫傳統的寶貴經驗, 就像西方醫學一樣, 疲於奔命, 再用十倍的醫療融資也解決不了困難, 中西結合的口號叫了很多, 可是遇到實際問題, 就忘記了中醫, 這叫葉公好龍, 於事無補。

本文與去年的 “腸出血性大腸捍菌與疫毒血病“為姊妹篇。可互相參照, 其理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