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對付H7N9 – 以不變應萬變
林德強中醫師
從禽流感至今, 各種病毒都在不斷變種, 如前所述, 追蹤變種的病毒, 再趕做疫苗, 猶如賊過興兵, 永遠被動。中醫一直以來有句十二字金言“正氣存來, 邪不可干, 避其毒氣。”是可以不變應萬變。病毒固然要避開, 更重要的是提高人體的抵抗力, 病毒越變越惡, 越變越隱蔽, 我們當然要提醒十二分精神。
今年開春至今, 甚少陽光, 陰冷的濕霧瀰漫, 人們普遍感到不適, 根據六氣發病的推測, 今年的邪氣應是感受寒邪和濕邪, 由於病邪症狀隱蔽, 應是兼夾伏氣作怪, 所以早期症狀不明顯。 而中醫對此早有認識, “冬傷於寒, 春必病溫。”, 故基本病機是“外受寒濕, 內有伏熱。”注意寒鬱化熱, 濕鬱也化熱, 這些不是大實熱, 溫度不會很高, 但人就覺得很辛苦。 建議有微熱即煎以下中藥防治 :金銀花5克, 土銀花5克, 木棉花6克, 鷄蛋花5克, 淡竹葉5克, 板藍根2克, 生薏米20克, 葦莖10克, 羗活2克, 藿香4克, 生甘草10克。請留意這是一個人的輕劑量, 是在疫症階段人覺有熱氣(熱氣是發熱的最初階段, 熱氣與發熱是程度的不同, 本質是一樣的。), 或家中有人感冒發熱時服用預防。
平日寒底或素好寒涼生冷飲食者, 仍是以每日晨起煮一碗黑片糖(半片)鮮生薑(三片)水飲用; 體質虛寒者可加入北茋一片。注意要用黑片糖, 其他糖不適宜, 現在市面上流行一些薑糖粉或帶薑味的糖果, 均是食品, 與中醫的食物療法理念不同, 因在制作過程中, 物質已有改變, 中醫主要是取新鮮物質的氣味, 這是從幾千年實踐中得出來的經驗總結, 不要掉以輕心。
中醫認為花類藥物皆有辛散外邪的作用, 春季百花盛開, 具有很大的生命力, 對於不正常的氣候, 花具有特別的抵抗力, 金銀花清熱解毒(抗戰期間, 中國人普遍以金銀花煎水作消毒用, 比現在不能分解的化學劑-漂白水環保得多。), 土銀花清熱去濕, 土銀花即廣東出產的金銀花, 一處水土養一處人, 由於地土相近更能切合當地人使用。
木棉花, 鷄蛋花更是廣東特產的花類藥物, 觀察木棉花的生長情況更可了解當年氣候是否正常, 如果氣候正常, 木棉花一朶獨盛, 獨自傲立在秃枝上, 故有“英雄花”的美稱, 也是廣州的市花, 當年廣東省書記陶鑄就有“廣州好, 人道木棉紅”的詩詞。 如果花托堅實, 花朵肥大, 花朵內汁液豐滿, 說明全年氣候正常,風調雨順; 如果花未開, 葉先出, 花托霉爛, 花朵疲弱, 花色暗啞, 則氣候反常, 今年木棉花的情況正是如此, 已預示氣候反常, 不時之疫氣流行, 有這個常識的人就會在好的時年收集木棉花曬乾備用, 可保存多年不壞, 而且清熱去濕的藥力特別好, 煲湯煲粥服食後腸胃很舒適, 新鮮的木棉花煲粥, 治療胃潰瘍十試十靈, 我自己就親身實驗過。
淡竹葉效果不要少看, 竹的生命力人所共知, 竹葉清心利水, 藥力溫和,為理想的小兒用藥。 用板藍根, 少量取其清解疫毒, 注意量不能大, 因它是苦寒峻猛之品, 但有針對性。
生薏米已是國際公認的天然抗氧化, 增強抵抗力的最佳食品, 真正藥食兩用的佳品。 葦莖是蘆根的莖, 幫助排痰, 人每天起床排出一、兩口痰是具有自我保護, 清除肺吸入粉塵的作用。
羗活大辛大溫, 具祛寒去濕的良好作用, 少量用之, 便能祛除寒濕天氣對人的影響。藿香辛溫芳香, 出自廣州, 歷來是芳香辟邪首選, 生甘草素有解百毒之稱謂。
綜合來說, 這是一道較為普遍適應的防治今次疫情的方子, 如果病情進一步發展, 當然要盡快求醫具體施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