獻給一位我不認識的中醫前輩

林德強中醫導師

無數在臨床前線的中醫前輩, 默默無聞地治病救人一輩子, 這些才是中醫的脊樑, 在臨床第一前線的實踐者。 有人貶斥為憑經驗行醫, 事實真是這樣嗎?

聽說有位過了身的老中醫, 捐獻了近千本中醫書給中文大學中醫學院, 有機會我翻閱了部份書籍, 出版日期由60年代至二仟年份都有,說明這些書都是長期累積起來的, 可惜後繼無人, 實為握腕可惜。 翻看了一下, 其中不少書都有圈圈點點, 劃上重點, 可見書本人是下了不少功夫。 一個長者, 至死閱書不絕, 真是終生學習的好榜樣。 我追查下去, 此人是在新界粉嶺一間藥行駐診的江冠岳註冊中醫師, 已在兩年前八十多歲高齡默默過身。 他的名片只是簡單寫著廣東省中醫進修學院, 但我一見即肅然起敬, 因為此校甚有名氣, 即現在的廣州中醫藥大學前身。 60年代廣州中醫學院的老師, 大部份是畢業於此廣東省中醫藥專科學校, 包括廣東省名老中醫, 也多在此校畢業, 人數不多, 皆學有所成。可能江醫師淡泊名利, 默默無名地在新界鄉間一間藥行坐堂, 但求診的病人是絡繹不絕, 這也正是一個真正的中醫師所必須具備的條件。如果整天唯名利是務, 企踵權豪, 孜孜汲汲, 爭名奪利, 何能抽出時間來勤求古訓, 博採衆方, 在現今這個利欲薰心的社會, 能有這樣一個俯首甘為儒子牛的醫生, 確實是難能可貴。我稱他為中醫之脊樑, 一點也不為太過。中醫水平的提高,有它特點, 就是不斷在前賢的醫案中, 探討和理解中醫學博大精深的理論。 這是要出自內心的興趣和追求, 現在當局要求的進修學分, 完全用西醫的一套去規管, 弊病甚多, 流於形式, 甚至造成有人斂財的機會,各式各樣的演講會,都是一個固定的格式,所謂一個手指(USB, U盤)走天下, 均是中西醫各自對某病的認識, 發病的統計數據, 中醫分類治療, 今後的研究方法, 思路與前景等等千篇一律, 泛泛而談, 聽起來好像內容很多, 回到臨床治療根本幫不上忙。 完全屬於底層次的重複。 各種各樣轟轟烈烈的研討會, 大合照是最重要的, 影完照後已想各奔前途, 上台演講, 每人10至15分鐘, 念完講稿就換人, 好像走馬燈一樣, 這樣的研討會會有什麼收穫, 但卻逼著每位醫師頻頻撲撲來參加以換取學分, 連七、八十歲的老中醫也不能倖免, 倒不如像江醫生踏踏實實的再鑽研醫術, 對提高醫療水平更為有效。

更有甚者, 如醫管局前段時間請來一個國內的愛滋病專家作學術講座, 除了大事宣傳, 他是光榮的共產黨員, 是北京西苑醫院及主要領導責任的副院長, 得了八個不同的獎牌, 有金的, 有銅的很重, 出了多少次國, 醫治了多少愛滋病人,但對治療用藥則籠統而談, 當聽眾提問他具體用什麼藥時, 他回答:這些藥物, 你們可在中藥學講義里找到, 你們可自己查找, 不必多談。 有人轉了另一個方式問他, 你是辨証用藥, 還是用現代藥理研究的結果用藥? 他的回答十分搞笑, 兩個辦法都可以, 隨你喜歡用那個方法吧! 這是什麼學術講座? 簡直和江湖騙子沒有兩樣, 前去聽這樣的講座而得到的學分, 簡直是兒嬉, 一個大笑話。

又有另一個例子, 同樣是滿頭光圈的人來作老人病講座, 題目是“老人(認知障礙)的中醫治療”,認為通竅活血湯最好, 聽者提問:“請問根據你的經驗,你如何使用方中的麝香?”,他竟然反問:“這條方有這樣的藥嗎?”,問者回答:“有,方歌第一句即“通竅全憑好麝香。”他回答:“這個問題真是值得好好研究, 現在轉入另一話題。”令各人不禁問道:“這是什麼專家? 什麼講座?”,由此可見, 孔子說的“食肉者寡”,應在頂上的達官貴人, 不及江醫生這樣的草根醫生, 在臨床上幾十年打拚的才是真材實料, 醫治好病人才是最大的學問, 終生勤讀書的學者是會受到尊敬和學習。 愛恩斯坦有一句話:“智慧不等於學歷, 而在於終身對知識的不斷追求。”,有真材學術的是草根醫生, 不知當局何時才能檢討強迫中醫聽講座取學分的弄虛作假的做法!